新印大佛頂首楞嚴經序

前雄武軍節度推官許洞撰

前雄武军节度推官许洞撰

楞嚴經者,括諸佛萬行之樞紐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賾;開物成務,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達,其旨隱而暢,入於至妙之域,出於無生之表,鏗鏘磅礴群彙率化,窮玄絕聖其在茲乎。是知大和無私雖幽必煦,至神無迹雖微必貫,玄功無宰雖遐必達,率由心絕有為而大千同照,道躋無作而至感必通。

楞严经啊,它概括了所有佛陀万行的关键所在。它能够通达幽深微妙之处,不是二乘小乘所能理解的;它能够开启万物成就事业,是十地菩萨的根本宗旨。它的文风曲折而通达,它的旨意隐晦而畅达,进入到至妙的境界,超越到无生的彼岸,它铿锵有力、雄浑壮阔,率领众生归于化境,穷尽玄妙,超越圣贤,都在这里啊。由此可知,大慈大悲、无私无我,即使幽深隐秘,也必定温暖照耀;至高无上的神通,即使微不足道,也必定贯穿始终;玄妙的功德,即使遥不可及,也必定能到达。完全依靠内心,断绝一切有为法,才能让三千大千世界同时照耀;道行达到无为的境界,才能让至高的感应必然畅通无阻。

如來謂斯經可以鼓吹乎群心、開決乎佛性,爰集大眾會于室羅筏城,天龍鬼神共覃斯教。嗚呼!三界以五欲而成,故摩登伽以宣淫為發題之始也;眾生以愛纏而起,故阿難以破惑為成道之基也。是以論有心則以無心為攝,悲有生則以無生為誘,談有相則破一切色境為主,示有作則脫一切煩惱為樂,此蓋覺虛妄而歸真實也。至若舉三十六地獄之因果、十鬼十類之緣業,此蓋昧真實而起虛妄也。不明實相無以煥菩提之心,不破妄塵無以悟眾生之性,是法微妙,知之者亦已鮮矣;能深究於此復廣其利於天下,余見其。

如来佛说,这部经可以鼓舞大众的内心,开启他们的佛性,于是便聚集大众于舍卫城,天龙鬼神共同听受这部教法。唉!三界众生因为五欲而形成,所以摩登伽以宣淫作为发问的开始;众生因为爱欲缠绕而产生各种烦恼,所以阿难以破除迷惑作为成道的基础。因此,论述有心,就要以无心为摄受;悲悯有生,就要以无生为引导;谈论有相,就要以破除一切色相为主要内容;展示有为法,就要以摆脱一切烦恼为快乐,这就是觉悟虚妄,回归真实。至于举出三十六地狱的因果报应、十鬼十类众生的缘业,这都是因为不明真实而产生虚妄。不了解真实相,就无法点燃菩提心;不破除虚妄尘埃,就无法悟到众生的本性,这部经法非常微妙,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能够深入研究这部经,并将它的利益推广到天下,我真是佩服他啊。

大佛頂如來萬行首楞嚴經序

大佛顶如来万行首楞严经序

趙宋泉南沙門釋祖派述

赵宋泉南沙门释祖派述

至心歸命禮南謨無見頂相首楞嚴王。圓如來之密因,具菩薩之萬行,真修行路,妙證悟門,大乘義以了明,一切事而究竟。爰自祇園休夏聖王延齋,紫金光聚耀十方,迦陵仙音流法界,恒沙薩埵咸來咨決心疑,闔國王臣畢集願聞法要。教由緣起,阿難被溺於婬坊,道假人弘,師利承宣於祕呪。由是七處徵心,全是妄性淨元明;八還顯見,本來真覺圓常住。標迷悟之根本,令諸闡提而墮彌戾車;示同別之狂勞,俾一顛迦而摧惡叉聚。富樓那執相難性,四緣本紀於異同;波斯匿惑斷為常,一念元無於生滅。妙明覺體,非因非緣非自然;精真見元,不合不和不離即。以至六根虛妄無非菩提妙心,七大遍周盡是如來藏性。三緣永斷,不迷鏡裏之頭;二義斯明,頓悟衣中之寶;金鐘擊處,聲滅而聞自不消。華㲲綰時,六忘而一不可得。譬夫天王賜屋,二十五聖而各陳悟入之門;遠客遊方,十河沙眾而盡識歸還之路。勅文殊之揀選,誰當其根;指觀音之圓通,實從中入。而況三無漏學,真為修習之要機,四淨律儀,實號秉持之明誨。欲誦祕密之章句,須嚴清淨之壇場,無邊積業悉氷消,一切所求皆果遂。復乃開三門之漸次,是先佛之規模;立五品之名題,作將來之眼目。良由兩種之顛倒,遂成十二之類生,歷七趣之輪迴,織五重之渾濁。於是迴千光相攬七寶床,深憐恣客迷主人,痛念認賊為己子。洗心非正,五十重之魔境現前;覺際入交,四十四之聖心超越。而後慶喜欽承於妙誨,能仁宣發於真慈,窮五陰之妄源,勝十方之獻寶。貧人七錢而布施,尚獲輪王;行者一念以流通,定登佛果。真乘奧典,祕字靈文,《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甚深法藏。

至心归命礼南无无见顶相首楞严王。圆满如来的密因,具足菩萨的万行,是真正的修行之路,是妙悟证道的门径,是大乘佛法的明证,是成就一切事物的究竟之道。从祇园精舍开始,圣王延斋,紫金光聚耀十方,迦陵仙音流遍法界,恒河沙数的菩萨都来咨询解决心中的疑难,全国的王公大臣都聚集在一起,希望听到佛法的要义。教法因缘而起,阿难被淫欲所迷惑,道法借助人来弘扬,师利承宣了密咒。由此,七处征心,都是妄性清净的本源明觉;八还显见,本来真觉圆满常住。指明迷悟的根本,让那些阐提堕落到弥戾车;揭示同异的狂妄劳苦,让那些颠迦摧毁恶叉聚。富楼那执着相貌难于理解本性,四缘本纪于同异;波斯匿迷惑断定为常,一念本来没有生灭。妙明觉体,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精真见元,不和合、不分离、不离开,就在当下。直到六根虚妄,无非是菩提妙心,七大遍周,都是如来藏性。三缘永断,不再迷失镜中之头;二义斯明,顿悟衣中之宝;金钟击处,声音消失,而听到的声音却不会消失。华㲲绾时,六忘而一不可得。譬如天王赐屋,二十五位圣人各自陈述悟入的门径;远客游方,十河沙数的众生都认识了回归的路途。勅令文殊菩萨来筛选,谁能够承当他的根基;指点观世音菩萨的圆通,实实在在是从中入道。何况三无漏学,确实是修行的要机,四净律仪,确实是应该秉持的明诲。想要诵读这部经文的秘密章句,必须严守清净的坛场,无边无际的积业都会冰消瓦解,一切所求都能如愿以偿。而且,开三门之渐次,是先佛的规模;立五品之名题,是将来的眼目。由于两种颠倒,就形成了十二种类生,经历七趣轮回,编织五重浑浊。于是,回转千光相,揽七宝床,深深地怜悯那些放纵自己、迷失主人的客人,痛心疾首地念着那些认贼作子的愚痴之人。洗心不正,五十重魔境现前;觉悟境界进入交融,四十四种圣心超越。后来,庆喜恭敬地承接了妙法,能仁宣发了真慈,穷尽五阴的妄源,胜过十方世界的献宝。贫穷的人用七钱布施,尚且能获得转轮王位;修行者用一念流通,必定能登佛果。真乘奥典,秘密灵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甚深的宝藏。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門般剌蜜帝於廣州制止道場譯出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薩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

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翻译

如是我聞:

我这样听到的: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毘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諮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桓精舍,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众在一起,他们都是无漏的大阿罗汉,是佛陀的继承者,善于超越一切有为法,能够在国土中成就威仪;从佛陀转轮王,妙堪遗嘱,严净律仪,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超越一切尘累。——他们中以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为首。此外还有无数辟支佛无学,以及他们当初发心时就跟随佛陀来到这里。当时诸位比丘正在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前来咨询心中的疑难,恭敬地奉承慈严,想要寻求密义。这时如来铺设座位,安然坐着,为所有会众宣示深奥的法义。法筵清净,大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法喜,迦陵仙音遍布十方世界。无量恒河沙数的菩萨前来聚会道场,文殊师利为首。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勅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

当时波斯匿王为了他父亲忌日设斋,邀请佛陀到宫中。他亲自迎接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并且亲自邀请诸位大菩萨。城中还有长者、居士,同时供养僧众,等待佛陀前来应供。佛陀命令文殊师利,分领菩萨和阿罗汉,应供各斋主。只有阿难先前受了别的邀请,远游未归,来不及参加僧众的行列。因为没有上座和阿阇黎,他独自从路上回来,那天没有供养,于是阿难拿着应器,在所游历的城市里挨家挨户地乞食。他心中最初想找到最后一位檀越作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和旃陀罗。他平等慈悲,不择微贱,发愿圆满成就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经知道如来世尊呵责须菩提和大迦叶,因为他们作为阿罗汉心不平等。他敬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脱一切疑谤。他经过城隍,徐步走出城门,严整威仪,恭敬地遵循斋法。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文殊師利將呪往護,惡呪銷滅,提㢡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当时,阿难因为乞食,经过淫室,遇到了大幻术摩登伽女,她用娑毘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要毁坏戒体。如来知道她淫术所加,斋毕旋归,国王和大臣、长者、居士,都来跟随佛陀,想要听闻法要。这时世尊头顶放出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陀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佛陀命令文殊师利将咒语往护,恶咒消灭,提携阿难和摩登伽回到佛陀身边。阿难见到佛陀,顶礼悲泣,恨无始以来一向多闻,却未能圆满道力,殷勤地启请十方如来得到成佛之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的方便法门。当时还有恒河沙数的菩萨,以及诸位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都愿乐闻法。他们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

佛陀对阿难说:“你我同气,情谊如同天伦,当初发心的时候,在我法中看到了什么胜妙的相?你毅然决然地舍弃世间深重的恩爱!”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瑠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麁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阿难回答佛陀:“我看到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如同琉璃。我常常自思惟:这些相不是由欲爱所生。为什么呢?因为欲气粗浊,腥臊交媾,脓血杂乱,不能产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因此我渴仰佛法,从佛陀那里剃度出家。”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佛陀说:“善哉!阿难!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都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而用诸妄想,这些妄想不真实,所以才有了轮回。你现在想要研习无上菩提真发明的本性,应当直心诚实地回答我的问题。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都是以直心!心言直故,像这样直到终始地位,中间永远不会有诸种委曲相。”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阿难!我现在问你,当你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时,将要看到什么?是谁让你产生爱乐?”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阿难回答佛陀:“世尊!这种爱乐,是由我的心目产生的。因为眼睛看到如来胜妙的相,心中生起爱乐,所以我发心,愿舍弃生死。”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佛陀对阿难说:“你所说的这种真正的爱乐,是因于心目,如果不知道心目所在,就不能降伏尘劳。譬如国王被贼人侵犯,发兵讨除,这些士兵必须知道贼人所在。使你轮回,心目就是罪魁祸首;我现在问你,唯心和目,现在在哪里?”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秖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阿难回答佛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都把识心安住在身体里面;纵观如来的青莲花眼,也在佛陀的脸上。我现在观察这浮根四尘,只在我的脸上;如此识心,确实住在身体里面。”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佛陀对阿难说:“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里,看看祇陀林现在在哪里?”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阿难回答说:“世尊!这座宏伟庄严的清净讲堂位于给孤园,祇陀林就在讲堂外面。”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佛陀问:“阿难,你在讲堂里最先看到了什么?”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阿难回答说:“世尊!我在讲堂里最先看到如来,然后看到大众,接着向外看,就看到了林园。”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佛陀问:“阿难,你为什么能看到林园呢?”

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阿难回答说:“世尊!这座大讲堂的门窗都敞开着,所以我站在讲堂里就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这时,佛陀在众人面前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摸着阿难的头部,对阿难和所有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它具足一切功德,是十方如来通往究竟圆满的唯一道路,你们现在仔细听!阿难恭敬地顶礼佛陀,表示接受佛陀的教诲。”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佛陀对阿难说:“就像你说的,你现在身在讲堂,门窗都敞开着,能看到很远的林园,难道也有人在讲堂里,看不到如来却能看到讲堂外面吗?”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难回答说:“世尊!在讲堂里看不到如来,却能看到外面的树林和泉水,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佛陀说:“阿难,你也是一样。你的心灵是明了一切的,如果你的觉知之心真的在身体里面,那么你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身体内部;难道有谁先看到自己的身体内部,然后才看到外面的东西吗?即使你不能看到自己的心、肝、脾、胃、指甲生长、头发增长、筋骨转动、脉搏跳动,但你应该能够明了这些,怎么会不知道呢?你一定没有了解自己的内心,又怎么能了解外界呢?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知之心住在身体里面,这是不可能的。”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阿难恭敬地向佛陀顶礼,说:“我听到如来这样讲法,明白了我的觉知之心实际上是在身体外面。为什么呢?就像灯火在屋子里燃烧,灯火一定先照亮屋子里面,然后才能照亮屋门后面和庭院。所有众生看不到自己身体内部却能看到身体外部,就像灯火在屋子外面,不能照亮屋子里面一样。这个道理应该很清楚,以后就不会迷惑了;与佛陀一起明白这个道理,就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不再有错误的认识了吧?”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

佛陀对阿难说:“这些比丘,刚刚从室罗筏城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现在回到祇陀林,我已经吃过晚饭了。你看看,一个比丘吃饭的时候,其他比丘都能吃饱吗?”

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

阿难回答说:“不是的,世尊!为什么呢?这些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但是他们的身体和生命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会一个人吃饭让所有的人都吃饱呢?”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佛陀对阿难说:“如果你的觉知之心真的在身体外面,身心是相互独立的,彼此没有关系。那么,心所知道的,身体就无法感知,感知在身体内部,心就无法知道。我现在给你看我的兜罗绵手,你看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分别吗?”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阿难回答说:“是的,世尊!”

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佛陀说:“如果心和身体能够相互感知,那么觉知之心怎么会是在外面呢?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知之心住在身体外面,这是不可能的。”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就像佛陀所说,因为看不到身体内部,所以觉知之心不在身体里面;因为身心相互感知,彼此没有分离,所以觉知之心也不在身体外面,我现在仔细思考,明白了觉知之心是在一个地方。”

佛言:處今何在?

佛陀问:“那个地方在哪里?”

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取瑠璃椀,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阿难回答说:“这个觉知之心既不知道身体内部却能看到外部,就像我思考的那样,它潜伏在感官根源里面。就像有人拿一个玻璃碗,把它盖在自己的眼睛上,虽然有东西盖着,但是并没有阻碍,他的眼睛仍然能够看到,并且能够立刻分别。我的觉知之心看不到身体内部,是因为它在感官根源里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外部,没有任何阻碍,是因为它潜伏在感官根源里面。”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瑠璃,彼人當以瑠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瑠璃不?

佛陀说:“就像你说的,觉知之心潜伏在感官根源里面,就像玻璃碗一样,那个人用玻璃碗盖住眼睛,能够看到山河,能够看到玻璃碗吗?”

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瑠璃籠眼,實見瑠璃。

阿难回答说:“是的,世尊!那个人用玻璃碗盖住眼睛,确实能够看到玻璃碗。”

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瑠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瑠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裏如瑠璃合,無有是處。

佛陀说:“如果你的心就像玻璃碗一样盖住眼睛,能够看到山河,为什么看不到眼睛呢?如果能看到眼睛,眼睛就和山河一样,成为被感知的对象,就不能成为感知的主体;如果不能看到眼睛,又怎么能说觉知之心潜伏在感官根源里面,就像玻璃碗一样盖住眼睛呢?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知之心潜伏在感官根源里面,就像玻璃碗一样盖住眼睛,这是不可能的。”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府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又这样思考:众生的身体,内部是仓库,外部是孔洞;有仓库的地方就暗,有孔洞的地方就亮。我现在面对佛陀,睁开眼睛看到光明,叫做看到外部;闭上眼睛看到黑暗,叫做看到内部。这个道理应该怎么解释呢?”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府?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佛陀说:“阿难,你闭上眼睛看到黑暗的时候,这个黑暗的境界是和眼睛相对的吗?还是不和眼睛相对?如果和眼睛相对,黑暗就在眼睛前面,怎么能够成为内部呢?如果成为内部,就像住在没有日月灯光的黑暗房间里,这个房间里的黑暗都是你的身体吗?如果黑暗不和眼睛相对,又怎么能看到呢?如果离开外部的感知,内部相对形成的,闭上眼睛看到黑暗,叫做看到身体内部;睁开眼睛看到光明,为什么看不到你的面孔呢?如果看不到你的面孔,内部相对就无法形成。如果看到你的面孔,那么觉知之心和眼睛,就都在虚空中,怎么能够成为内部呢?如果在虚空中,就不是你的身体,那么如来现在看到你的面孔,也是你的身体吗?你的眼睛已经知道,身体和觉知之心合起来,就不是觉知之心。你一定执着于身体和眼睛是两个觉知,应该有两个觉知,那么你的身体就应该成为两个佛陀!所以应该知道,你说看到黑暗叫做看到内部,这是不可能的。”

阿難言:我常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阿难说:我经常听到佛陀对四众弟子开示:因为心生,所以各种法生;因为法生,所以各种心生。我现在思考:就思考我心性的真实本体。随着它所接触的地方,心就随之存在;它也不在内、在外、中间这三个地方。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佛陀对阿难说:你现在说因为法生所以各种心生,随着它所接触的地方心就随之存在,这是因为心没有本体,所以没有地方可以接触;如果心没有本体却能接触,那么十九界就会因为七尘而结合,这个说法就不对了。如果心有本体,就像你用手指指着它,你所知道的这个心是向内发出,还是从外进入?如果向内发出,那你还会在身体里看到它;如果从外进入,你首先会看到你的脸吗?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阿难说:看到的是眼睛,心知道不是眼睛,因为看到不是道理。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𨈛時,四𨈛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佛陀说:如果眼睛能看见,你在房间里能看见门吗?那么那些已经死了的人,他们还有眼睛存在,应该都能看见东西。如果能看见东西,怎么叫死呢?阿难!还有你觉知、能知道的心,如果它一定有本体,是只有一个本体?还是有很多个本体?现在在你身体里,是遍布全身?还是没有遍布全身?如果只有一个本体,那么你用手指指着一个手指时,四个手指都应该感觉到;如果都感觉到,那么指着应该没有地方。如果指着有地方,那么你一个本体就无法形成。如果多个本体,那么就会成为多个人。哪个本体是你?如果遍布全身,就像前面你指着一样!如果没遍布全身,当你触碰头部时也触碰了你的脚,头部有所感觉,脚应该没有知觉。现在你并非如此。所以应该知道,随着它所接触的地方心就随之存在,没有这样的地方。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我也曾听到佛陀和文殊等诸法王子谈论实相时,世尊也说:心不在内,也不在外。就像我思考:内没有看到,外没有相知。因为内没有知觉,所以不在内;身心相知,在外就不合理。现在因为相知,又内没有看到,应该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

佛陀说:你说中间,中间一定不会迷失,不是没有地方。现在你推论中间,中间是什么地方?是在地方?还是应该在身体里?如果在身体里,在边缘就不是中间,在中间就和在内一样。如果在地方,是有什么标志?还是没有标志?没有标志就和没有一样,有标志就无定。为什么呢?就像一个人用标志来标记中间时,向东看就变成西,向南看就变成北;标志的本体已经混淆,心应该混乱?

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两种。就像世尊说眼睛、颜色为缘生于眼识,眼睛有分别,色尘没有知觉,识生在其中,那么就是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佛陀说:你的心如果在根、尘之中,这个心体是兼具两者?还是不兼具两者?如果兼具两者,物体就会混乱。物体不是本体所知,就形成敌对的两立,怎么叫中间?兼具两者就无法形成。既不是知,也不是不知,就无本体性,中间又有什么相?所以应该知道,应该在中间,没有这样的地方。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我以前看到佛陀和摩诃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一起转法轮,经常说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不在中间,都没有地方;一切无著,叫做心,那么我无著,叫做心吗?

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佛陀对阿难说:你说觉知、分别心性都没有地方,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物象,叫做一切。你无著,是在还是无?无就和龟毛、兔角一样,怎么叫无著?有无著,就不能叫无。没有相就无,不是无就有相;有相就在,怎么叫无著?所以应该知道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没有这样的地方。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毘羅呪,為彼所轉,溺於婬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唯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当时,阿难在众人中,就从座位上起来,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我是如来的最小弟弟,蒙佛陀慈爱,虽然现在出家,仍然依靠佛陀的慈爱,所以多闻却不能获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被它所转,沉溺于淫舍,应该是因为不知道真际所致。唯愿世尊大慈悲哀愍,开示我们奢摩他路,令诸阐提摧毁弥戾车!说完这些话,五体投地。以及诸大众,都倾心渴求,翘首企盼,恭敬地听闻佛陀的教诲。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当时,世尊从他的面门放出种种光,这光晃耀如百千个太阳,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这样十方微尘国土同时显现,佛陀的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都住本国合掌恭敬地聆听。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佛陀对阿难说:所有众生,从无始以来,各种颠倒,业障自然像恶叉聚一样,难以摆脱。那些修行人,不能成就无上菩提,甚至不能成就声闻、缘觉,以及成为外道、诸天魔王和魔眷属,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的错误,而乱修习;就像用沙子煮菜想变成美食,即使经过无数劫,也永远得不到。这两种错误是什么呢?阿难!第一,无始生死根本,就是你现在的你和所有众生,用攀缘心作为自己的本性。第二,无始菩提、涅槃的本来清净体,就是你现在的识精元明,能够生起各种缘,缘所遗留的东西。因为所有众生遗失了这个本明,虽然整天都在修行,却不自觉,白白地堕入各种轮回。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

阿难!你现在想要知道奢摩他路,想要脱离生死,现在我再问你!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

佛陀立刻举起金色的手臂,屈起五个手指,对阿难说:你现在看到了吗?

阿難言:見。

阿难说:看到了。

佛言:汝何所見?

佛陀说:你看到了什么?

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

阿难说:我看到佛陀举起手臂,屈起手指,形成一个光明拳头,照耀着我的心目。

佛言:汝將誰見?

佛陀说:你用什么看到的?

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

阿难说:我和大众一起用眼睛看到的。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佛陀对阿难说:你现在回答我:佛陀屈起手指形成光明拳头,照耀着你的心目,你的眼睛可以看见,那么你用什么作为心,来承受我的拳头照耀呢?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阿难说:佛陀现在正在寻找我的心在哪里,而我用我的心去推究、寻找、追逐,能够推究的就是我的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佛陀说:呵!阿难!这不是你的心!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

阿难顿时惊醒,退离座位,合掌,站起来对佛陀说:这不是我的心,那应该叫什么?

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佛陀对阿难说:这是你过去积累的虚妄的相想,迷惑了你的真性!因为你从无始以来,一直到今生,把贼当成儿子,失去了你本来不变的本性,所以才受轮回。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恒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唯垂大悲開示未悟!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您是佛陀的宠弟,我心爱佛陀,所以才出家;我的心只供养佛陀,甚至遍历恒河沙数的国土,侍奉诸佛和善知识,发大勇猛,行一切难行法事,都是用这个心;即使诽谤佛法,永远退失善根,也是因为这个心。如果这个发明的不是心,那我就是无心,和那些土木一样,离开这个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佛陀怎么会说这不是心呢?我真的很害怕,而且所有大众都疑惑不解,只希望佛陀大慈悲开示我们,让我们明白!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悋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勅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当时,佛陀开示阿难和所有大众,想要让他们的心进入无生法忍。在狮子座上,佛陀抚摸着阿难的顶,对他说:佛陀常说一切法都是由心生起,唯心所现。所有因果、世界、微尘,都是因为心而形成的。阿难!如果所有世界的一切所有,其中甚至包括草叶、绳结,追究它们的根源,都有体性;即使虚空也有名称和形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是所有心的本性,却本身没有体性?如果你执着于分别觉观所了知的那个性,认为它一定是心,那么这个心就应该离开所有色、香、味、触的尘事,拥有独立的本性。就像你现在正在听我讲法,这是因为声音而产生的分别。即使灭除一切见、闻、觉、知,内心保持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的影子。我不是命令你执着于非心,而是你要仔细地观察你的心,如果离开前尘,还有分别的性,那就是你的真心;如果分别性离开尘土,没有体性,那么前尘就是分别的影子。尘土不是常住的,如果它变化消失,那么这个心就会像龟毛、兔角一样,你的法身就会和断灭一样,谁还能修证无生法忍呢?当时,阿难和所有大众,都默然失语。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所有修行人,现在虽然成就了九次第定,却不能漏尽成阿罗汉,都是因为执着于这个生死妄想,误以为是真实。所以你现在虽然多闻,却不能成就圣果。

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捨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唯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阿难听到后,再次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对佛陀说:我从佛陀那里发心出家,依靠佛陀的威神,一直都在思考:不用我修行,佛陀会给我三昧,却不知道身心本来不相替代,失去了我的本心;虽然身出家,心却没有入道,就像穷孩子抛弃父亲逃走一样。今天才知道,虽然多闻,如果不修行,就和不闻一样,就像人说吃东西,最终不能饱腹。世尊!我们现在被二障所缠绕,是因为不知道寂常心性,只希望佛陀哀怜我们这些穷困潦倒的人,发妙明心,打开我们的道眼!

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涌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当时,佛陀从胸口的卍字涌出宝光,这光晃耀有千百种颜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同时遍布,遍洒十方所有宝刹诸佛陀的顶,然后来到阿难和所有大众。佛陀对阿难说:我现在为你建立大法幢,也让十方所有众生获得妙微密性的净明心,得到清净眼。

阿難!汝先答我見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將誰見?

阿难,你先回答我,你看到的这个光明拳,它的光明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就成了拳头?你是用谁的眼睛看到的呢?

阿難言:由佛全體閻浮檀金,赩如寶山,清淨所生,故有光明;我實眼觀;五輪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说:因为佛的全身都是阎浮檀金,闪耀如宝山,是清净之物产生的,所以有光明;我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佛的五根手指弯曲握住,向人展示,所以有拳头的形状。

佛告阿難:如來今日實言告汝: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悟。阿難!譬如我拳,若無我手不成我拳,若無汝眼不成汝見;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義均不?

佛告诉阿难:如来今天实话告诉你:有智慧的人要通过比喻才能开悟。阿难,就拿我的拳头来说吧,如果没有我的手,就成不了我的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你就看不到我的拳头;用你的眼睛来比喻我的拳头,道理是一样的吗?

阿難言:唯然!世尊!既無我眼,不成我見;以我眼根例如來拳,事義相類。

阿难说:是的,世尊!如果没有我的眼睛,我就看不到;用我的眼睛来比喻如来的拳头,事情和道理是相似的。

佛告阿難:汝言相類,是義不然。何以故?如無手人,拳畢竟滅;彼無眼者,非見全無。所以者何?汝試於途詢問盲人:汝何所見?彼諸盲人必來答汝:我今眼前唯見黑暗,更無他矚。以是義觀,前塵自暗,見何虧損?

佛告诉阿难:你说相似,这个道理不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手的人,拳头肯定就没有了;但是没有眼睛的人,也不是完全看不到。为什么呢?你试着在路上问一个盲人:你看到了什么?那些盲人肯定会回答你:我现在眼前只看到黑暗,什么也看不到。从这个道理来看,前面的尘世本来就是黑暗的,看不到又有什么损失呢?

阿難言:諸盲眼前唯覩黑暗,云何成見?

阿难说:那些盲人眼前只看到黑暗,怎么就成了看到呢?

佛告阿難:諸盲無眼唯觀黑暗,與有眼人處於暗室,二黑有別、為無有別?

佛告诉阿难:那些盲人没有眼睛,只看到黑暗,和有眼睛的人在黑暗的房间里,这两种黑暗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與彼群盲,二黑校量,曾無有異。

是的,世尊!这个在黑暗中的人和那些盲人,两种黑暗比较起来,没有一点区别。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阿难,如果一个没有眼睛的人,完全看到前面的黑暗,突然得到光明,又能在前面的尘世看到各种颜色,这就是眼睛看到的;那个在黑暗中的人,完全看到前面的黑暗,突然得到灯光,也能在前面的尘世看到各种颜色,这就是灯光看到的。如果说灯光能看到,那么灯光就能看到,本身就不叫灯光了。再说,灯光照亮,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应该知道,灯光能照亮颜色,这样看到的是眼睛,不是灯光;眼睛能照亮颜色,这样看到的是心,不是眼睛。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阿难虽然听到了这些话,和大家一起都沉默不语,心里还没有开悟。仍然希望如来慈悲的声音宣示,双手合十,清净内心,等待着佛的悲悯教诲。

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開五輪指,誨勅阿難及諸大眾:我初成道,於鹿園中,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

这时,世尊舒展着兜罗绵网相的光手,打开五根手指,教诲阿难和大家:我刚成道的时候,在鹿苑中,对阿若多五比丘等和你们四众说:一切众生不能成佛和阿罗汉,都是因为客尘烦恼所迷惑。你们当时因为什么开悟,现在成就了圣果呢?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这时憍陈那站起来对佛说:我现在是长老,在大家之中,只有我解开了这个名字的含义,因为悟到了客尘这两个字而成就了果位。世尊!就比如行客投宿旅店,要么住宿,要么吃饭,吃饭住宿的事情办完,收拾行装就上路了,没有时间安顿下来;如果真是主人,就无处可去。这样思考:不常住叫客人,常住叫主人,用不常住来解释客的含义。又比如雨后初晴,阳光升上天空,光线进入缝隙中,照亮了空中所有的尘埃;尘埃的本质是摇动的,虚空是寂静的。这样思考:澄清寂静叫空,摇动叫尘,用摇动来解释尘的含义。

佛言:如是。

佛说:就是这样。

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輪指,屈已復開、開已又屈,謂阿難言:汝今何見?

立刻,如来在大家之中,弯曲五根手指,弯曲了又打开,打开了又弯曲,对阿难说: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阿難言:我見如來百寶輪掌,眾中開合。

阿难说:我看到如来的百宝轮掌,在大家之中开合。

佛告阿難:汝見我手眾中開合,為是我手有開有合?為復汝見有開有合?

佛告诉阿难:你看到我的手在大家之中开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眼睛有开有合?

阿難言:世尊寶手眾中開合,我見如來手自開合,非我見性自開自合。

阿难说:世尊宝手在大家之中开合,我看到如来的手自己开合,不是我的眼睛自己开合。

佛言:誰動誰靜?

佛说:谁动谁静?

阿難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無有靜,誰為無住!

阿难说:佛的手没有停留,而我的眼睛也没有静止,谁是无住的呢?

佛言:如是。

佛说:就是这样。

如來於是從輪掌中,飛一寶光在阿難右,即時阿難迴首右𥌊;又放一光在阿難左,阿難又則迴首左𥌊。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出一道宝光在阿难的右边,立刻阿难就回过头向右看;又放出一道光在阿难的左边,阿难又回过头向左看。佛告诉阿难:你今天头为什么摇动?

阿難言:我見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

阿难说:我看到如来发出奇妙的宝光到我的左右,所以就左右看,头就自己摇动了。

阿難!汝𥌊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

阿难,你看到佛光左右摇动头,是你的头动?还是你的眼睛动?

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世尊!我的头自己动,而我的眼睛还没有停止,谁在摇动呢?

佛言:如是。

佛说:就是这样。

於是如來普告大眾:若復眾生,以搖動者名之為塵,以不住者名之為客;汝觀阿難頭自動搖,見無所動。又汝觀我手自開合,見無舒卷。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如果众生,用摇动来称呼它为尘埃,用不常住来称呼它为客人;你看看阿难的头自己摇动,却看到没有动。又看看我的手自己开合,却看到没有舒展。你怎么现在用动来作为身体?用动来作为境界?从开始到最后,念念生灭,丢失了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就在其中,是自己取来流转!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

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目录